良導絡緣起
1950年德國傅爾醫師(REINHOLD VOLL)發現人體存在者不同的電位差的現象,透過實驗研究,他發現人體" 電能 "變化的" 線路圖 "與傳統中國的" 經絡圖 "如出一轍,原來在千年以前中國人便已經知道了人體能量的關係 .1949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 中谷義雄博士開始研究皮膚電阻與病狀之關係,其後發現與中國傳統經絡一致,並進而發展出一套科學的病症檢測方法,簡稱為" 良導絡 "
應用
運用中醫經絡理論,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;將檢測之結果,能量太過則用瀉法,不足者用補法;其相關運用可採中藥 .藥膳.藥浴 .食療 .針灸 .推拿 .按摩等方法改善 .
|
標 題:音波療法心得(以前家族內的文章)
發 表 人:jacobsung (jacobsung)(慈悲手_宋明能)
發表時間:2004/01/28 02:29:55
當我小孩出生的時候,常聽人告知聽莫札特的交響曲可刺激腦部發育,及一些宇宙原音的聲音的
CD ,α波 CD可紓解一些情緒壓力 …
等,坊間是越來越多了,但不見得對每個人有效,那是人們雜念太多,不能用心聆聽,所以奧修”身心平衡”的靜心 CD
應可練習達以下所述亢倉子(老聃弟子)部份的境地,再加上平時老師教導我們要專注就能感受病體.
403B.C.-300A.D.《列子‧仲尼篇‧亢倉子(老聃弟子)耳視而目聽》戰國-晉。
舊提戰國(403-246B.C.)周列禦寇撰,實為後人偽作。八卷,晉張湛注,內多道家言。
魯侯請教亢倉子(老聃弟子)如何能「耳視而目聽」。亢倉子:「傳之者妄!我能視聽不用耳目,不能易耳目之用!我體合於心,心合於氣,氣合於神,神合於無。其有介然之音,唯然之有來干我者,我必知之,乃不知是我七竅四肢之所覺,心腹六臟之所知;自知而已矣!」
亢倉子所說的這段話,實在是根據莊子,養生主篇中的名言,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,官知止而神欲行」。
貝多芬是聽覺不靈光,他的作品中有一種震撼.吶喊的力量,聽以上種類音樂皆感受為頻率不同的治療,所以我想到老師曾用音叉於穴道治療,就是運用共振頻率,
“氣的樂章”這本書有提到一條經絡是由一條動脈加一條靜脈,然後上面有很多穴道,而每一器官負責把經絡與經絡的串連,所以若我們某個經絡不好,相對應的器官也會有問題.所以由物理原理:波的頻率
f 等於在一秒鐘內完成的波的數目。頻率的單位為赫茲
(Hz)。波的頻率取決於振動源的頻率,即使波經過不同的介質,波的頻率仍然是不變的。聲波波長=聲波音速÷聲波頻率
以手少陽三焦經經永長五尺為例:
一尺=12 吋, 1 吋 = 2.54 公分 , 五尺=60吋=152.4 公分=1.524 m(公尺)
查依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崔 玖教授發表一篇強身氣功鍛鍊
人體氣血之有規律的流動動力,除有形的血脈循環之外,尚有無形的「氣」的運行,血與氣互相助長,所以古書上有「血為氣之母,氣為血帥」。
血成之於骨髓與脾,循環供應各器官,以此動力產生磁場。氣也是各磁場間互動的「動力」。氣與血是藉經絡系統來平衡,以現代文獻報導,身體的大平衡系統為中樞脊椎神經的電波傳導,其速度為100m/sec,自律神經為1m/sec,皆為電波直接傳導。經絡系統則為0.1m/sec。因為經絡系統是訊息經由各器官電波整合後的共振傳遞,故速度較慢.
所以聲波頻率(f) = 0.1m/sec ÷1.524 m =0.0656赫茲 (Hz)
音叉療法是否可依穴位針灸固定一端,再依物理原理算出共振頻率
但找到的音叉可調,只有標 c,d,e,f,g 這幾個頻率,似乎無這麼小的頻率可調
|